污水廠氨氮超標怎么辦?氨氮去除劑可以使用嗎
污水廠氨氮超標怎么辦?使用氨氮去除劑可以嗎?又該怎么解決呢?
水體中的氮元素由于是造成富營養化的元兇,往往是水污染控制行業的科研和工程技術的關注重點,其重要性甚至不亞于有機污染物。
在水廠實際運行過程中,氮含量超標的情況常常困擾著水廠的工作人員。因此,理清脫氮超標原因并加以控制,能夠很好地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出水氮含量達標。
污水廠氮含量超標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氨氮超標,二是總氮超標。
污水廠氨氮超標怎么辦?氨氮去除劑可以使用嗎?怎么解決呢?
氨氮超標
1. C/N:BOD5/TKN越大,活性污泥中硝化細菌所占的比例越小,硝化速率就越小,在同樣運行條件下硝化效率就越低;反之,BOD5/TKN越小,硝化效率越高。很多城市污水處理廠的運行實踐發現,BOD5/TKN值最佳范圍為2~3左右。
2. SRT:因為硝化細菌世代周期較長,若生物系統的污泥停留時間過短,污泥濃度較低時,硝化細菌就培養不起來,也就得不到硝化效果。SRT控制在多少,取決于溫度等因素。對于以脫氮為主要目的生物系統,通常SRT可取11~23d。
3. 污泥負荷:F/M一般在0.05~0.15kg BOD/kgMLVSS·d。因為硝化菌是自養菌,當有機物濃度高時,將使異樣菌成為優勢菌種,所以負荷越低,硝化進行得越充分,NH3-N向NO3--N轉化的效率就越高。
4. HRT:因為硝化速率較有機污染物的去除率低得多,因而需要更長的反應時間,生物硝化曝氣池的水力停留時間至少應在8h以上。
5. 溶解氧:硝化細菌為專性好氧菌,無氧時即停止生命活動,且硝化細菌的攝氧速率較分解有機物的細菌低得多,如果不保持充足的氧量,硝化細菌將“爭奪”不到所需要的氧。因此,需保持生物池好氧區的溶解氧在2mg/L以上,特殊情況下溶解氧含量還需提高。
6. pH:在pH為8~9的范圍內,硝化細菌活性最強,當pH<6.0或>9.6時,硝化菌的生物活性將受到抑制并趨于停止。因此,應盡量控制生物硝化系統的混合液pH大于7.0。
7. 溫度:當污水溫度低于15℃時,硝化速率會明顯下降,當污水溫度低于5℃時,其生理活動會完全停止。因此,冬季時污水處理廠特別是北方地區的污水處理廠出水氨氮超標的現象較為明顯。
污水廠氨氮超標怎么辦?氨氮去除劑可以使用嗎?怎么解決呢?
總氮超標
1. 內、外回流比:脫氮的主要區域為前端缺氧段,進入二沉池中NO3--N濃度不高,而且反硝化系統污泥沉速較快,所以在保證要求回流污泥濃度的前提下,可以降低回流比,以便延長污水在曝氣池內的停留時間。運行良好的污水處理廠,外回流比可控制在50%以下。而內回流比一般控制在300~500%之間。
2. 污泥負荷與污泥齡:由于生物硝化是生物反硝化的前提,只有硝化正常,才能獲得高效而穩定的反硝化。因而,脫氮系統也必須采用低負荷或超低負荷,并采用高污泥齡。
3. 溫度:溫度越高,反硝化速率越高,在30~35℃時,反硝化速率增至最大。當低于15℃時,反硝化速率將明顯降低,至5℃時,反硝化將趨于停止。
4. C/N:反硝化細菌是在分解有機物的過程中進行反硝化脫氮的,所以進入缺氧區的污水中必須有充足的有機物,才能保證反硝化的順利進行。由于目前許多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滯后,進廠BOD5低于設計值,而氮、磷等指標則相當于或高于設計值,使得進水碳源無法滿足反硝化對碳源的需求,導致出水總氮超標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外部投加碳源是目前水廠的主要應對措施。
5.pH:反硝化細菌對pH變化不如硝化細菌敏感,在pH為6~9的范圍內,均能進行正常的生理代謝,但生物反硝化的最佳pH范圍為6.5~8.0。
6. DO:缺氧區溶解氧對反硝化來說,DO越低,反硝化效果越好。但從污水處理廠的實際運營情況來看,在保證前端硝化反應完全有機物去除效率高又要把缺氧區的DO控制在0.5mg/L以下,還是有困難的,因此也就影響了生物反硝化的過程,進而影響出水總氮指標。
污水廠氨氮超標怎么辦?氨氮去除劑可以使用嗎?怎么解決呢?
氨氮去除劑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氨氮,投加后使廢水中的氨氮部分生成不溶于水的氮氣、二氧化氮、一氧化氮,該產品中的催化成分將廢水中離子狀態的氨氮轉化成游離狀態,并有輔助去除COD及脫色效果,2分鐘左右即可完成反應過程,無殘留,去除率高。大家可以自行選擇使用哦~